一季度重庆煤价同比涨近17%

- 编辑:饮血茹毛网 - 67

一季度重庆煤价同比涨近17%

要法制之路,渐进之路,创新之路。

目前,搜救工作正在全力进行。6日下午,湘潭县政府分管煤炭生产工作的副县长胡明伟同志主动通过县委向市委提出辞职。

一季度重庆煤价同比涨近17%

全县所有煤矿已于1月6日停产整顿。1月5日湘潭立胜煤矿火灾事故发生后,湘潭市、县主要领导及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迅速成立了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组织人员全力开展救援工作。免去任俭琳同志谭家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职务。同时,明确由县纪委、监察局、县检察院、安监局、煤监局等部门联合组成调查组,对事故情况依规依程序进行调查,对相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免去何立新同志谭家山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职务。

事发下午,指挥部迅速组织附近煤矿的三支救援队共34人下井搜救,紧急支援的长沙煤炭坝矿山救援队和娄底矿山救援队也随后赶到现场下井参与搜救。目前,搜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善后处理工作正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政策稳妥展开资源民族主义的思潮之下,产油国加紧了对石油资源的控制。

目前,发达经济体总人口约为10亿,这些经济体在工业革命后二三百年的时间内相继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近东石油管道的历史证明,从1931年世界第一条石油运输管道开始使用到现在为止,八条国际能源运输管线中的每一条都曾经(至少一次)被关闭过。煤炭依然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其二,观察世界能源格局的现状与趋势,我们无法轻松。

由于中国总人口规模大,能源消费总量就大,占世界总量比重不断上升。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中国天然气消费潜力很大。

一季度重庆煤价同比涨近17%

2008年,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二战结束以来,工业化世界依赖稳定和廉价的原油供应推动经济增长。根据多家机构的预测,到2050年,我国的石油需求将达到7.6亿吨左右。在郑和下西洋六百年后,2008年底,中国海军已经远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迈出了海洋化的实质性一步。

届时,中国的石油进口将达到5.6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73%。如果今后中国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达到世界人均水平,中国能源总消费量占世界总量比重就会从2005年15%达到2030年的1/5以上,先是超过欧盟25国,不久还会超过美国。虽然国产天然气的产量仍有上升空间,但未来天然气消费将主要依赖进口。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总人口约为56亿,其中,以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总人口和中东国家的人口总量接近30亿。

中国的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仅占中国化石能源可采储量的1.48%,并且比国外产气国的勘探开发成本高得多。其三,气候变化所导致的灾难后果要求人类必须进行一场低碳能源革命,以便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内。

一季度重庆煤价同比涨近17%

低碳经济规则将逐渐成为新的能源规则、经济规则,其含义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能以危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为前提,发展不仅要对当代负责,也要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简而言之,中国的石油战略可以总结为:对外——鼓励企业走出去,获取国际资源,保障供应安全。

强劲的需求将给世界能源市场带来空前压力。在未来的数十年内,约有30-50亿人口将陆续步入工业化和现代化。欧盟则是天然气、煤炭、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各占较大比例。原来的相互依赖关系正在瓦解,新的秩序正在形成,美国与其盟国以及其他能源消费大国正在从优势转为劣势。面对残存于东亚地区的雅尔塔体系,面对似有似无的三条岛链封锁,面对海盗出没、航道狭窄的马六甲海峡,中国有必要谋划地缘政治关键区域,保障运输通道安全。然而,在20世纪初的一轮经济繁荣周期,新兴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需求强劲。

运输是中国石油安全软肋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基欧汉曾说:从物质含义上讲,石油处于美国霸权再分配体系的中心位置。其一,进入新千年,能源市场上发生了新一轮的石油权力交替:权力从石油消费国向生产国转移。

一旦出现政治风险,大国可能不会选择封锁运输通道的方式,但很可能对承担中国原油运输任务的国外运输公司经济制裁,这就等于封锁了中国的运输通道。多数情况下过境运输出现的问题都与政治原因有关。

这些经济体将在未来二三十年内集中步入工业化和现代化经济体行列。西出印度洋的通道不仅只有马六甲海峡,还有印尼的巺他海峡、龙目海峡、玛卡瑟海峡,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伯斯尼港,孟加拉国的吉大港,泰国的克拉地峡等等。

石油对中国而言同样关乎生死存亡。由于运力不足,目前国内油轮承担的运输量不足五分之一,其余全部依靠外轮。油价高涨,为老帝国遏制新兴大国提供了机会。运输通道安全不仅仅是能源战略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海洋化的一部分,更应当是中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新能源尚无法在二十年内取代传统的化石能源。作者为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管清友新世纪十年中,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源领域也概莫能外。

但是,高油价所导致的灾难性后果却让老帝国遭到了更大的冲击。石油战略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石油行业是国民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中国的煤炭储量丰富,煤炭现在以至将来(直到2050年或更晚)依然是中国的主要能源,能源增量依然要依靠煤炭来解决。运输安全是中国石油安全的软肋。

能源消费国必须学会提高能效,减少排放,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减少对能源出口国的依赖。道达尔公司对未来能源构成的预测是,石油到2030年仍是主要能源,天然气、煤炭和其他能源三足鼎立,化石燃料占能源比例从2006年的81降到75%。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构成是中国必须面对的现实,清洁利用煤炭是中国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几年前华尔街日报上的一篇文章指出:石油价格的持续攀升的困局绝不仅仅是供与求的暂时震荡,搅动能源领域的还有西方消费国和石油供应国之间权力的持久转移。

对内——国有体制保障供应,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石油依赖。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能源战略来实现国家能源安全?目前,世界能源格局已经并将继续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到2050年,煤炭虽然可以降到50%—60%(目前为70%),但总量仍会不断增加。埃克森·美孚公司的预测表明,到2030年,天然气、煤炭和核能是美国的主要能源。

运输安全分为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运输方式的安全在未来的数十年内,约有30-50亿人口将陆续步入工业化和现代化。